聯合報/ 記者朱漢崙/台北即時報導
因應健保署推出的「全民健保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」,國內將有新保單問世。
據知情人士透露,衛福部在今日已透過政院安排,首度和金管會、壽險公會對相關的「商保與健保」合作交換意見,最後已有初步結論,壽險公會將研議開發「一年期在宅醫療照護險」新種保單。
另一個重要結論則為健保署將與壽險業者合作,在不違反個資保護的前提之下,彼此交換資料,找出醫療資源特別浪費的醫療機構,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濫用。
那麼,何謂醫療資源的濫用與浪費?除了外界最熟知的實支實付險濫用達文西手術之外,定額給付的醫療險也有濫用情況。
例如,明明不需要住院的,為了拿到每日定額給付去住院,或是只要住3天,結果為了拿更多理賠住了7天,因此今日對此也達成共識,在不違反個資法之下,健保與商保的資料可共同作資料的整合與交換。
今日的這場會議是上午在政院召開,並由曾任衛福部長的政務委員陳時中出面召集與主持,包括了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、壽險公會副理事長林昭廷、與出身健保署長的新任衛福部長石崇良都有出席,在陳時中出面之下,雙方首度對此交換意見,並且達成了上述的共識。
設計一年期的保單,好處在於保險期間只有一年期,雖然可續保,但倘若損失率比預期高很多,則可以調高保費,例如,現行的團險的一年期醫療險,非保證續保,保費也可以調整,這對保險公司而言,損失是可控的,在這種情況下,開發新的在家醫療照護給付的較為可行。
開完會之後,壽險公會和保險局,都會出面調查及盤點有發行這類新保單意願的業者。
業界人士指出,對於新的醫療科技或健保制度改變,商保的確也可有配合政策的空間,因此,設計一年期的醫療險在設計在家照護醫療這一塊,算是表達業界配合政策的誠意,包括國壽、富壽、凱壽、南山、或是新光、台壽等六大壽險公司,未來應該都會加入發行該新種保單的行列。
此外,包括如何定價、資料如何搜集、試辦計畫的對象、哪些急症適用,損失發生率、給付範圍項目等等,壽險公會將再召集壽險公司進行後續的討論,同時盤點後續有哪些業者會參與發行這類新保單,這張新保單的問世,亦可說壽險業配合政策所提出。
關於今日的會議結論共識,據指出,除了「在宅醫療照護」來設計一年期的保單,由業者研議新的保單已達成共識之外,過去以住院為前提的舊保單,是否也能給付在宅醫療照護的部分,對此健保署曾在會中提出要求,但壽險公會已在會中舉出國外的實例,強調難度很高,因此最後決定先發行新保單。
據了解,壽險公會已對此進行研究,根據國外的資料,在全球老化、醫療科技進步之下,許多國家的住院人數的確變少了,但先前以住院為前提所給的給付,迄今並未開放給付給在家醫療的保戶。
業界人士則認為,舊的醫療險納入可能性不大,而且若要作,就非得修改批註條款。也有業者強調,舊的保單損率都已計算好,而且是以住院為前提,現在若開放非住院,恐怕很多人本來不需要在家住院療養,恐怕會因為開放而被濫用,就會如同防疫保單災難再度重演,當年只要快篩證明,不用住院也可給付,結果產險業大賠2千多億。
此外,再保公司在契約事先已明訂之下,對於違反契約的理賠,也不願接手分攤的理賠損失,這從防疫險的再保公司官司到現在還沒打完,就可見一斑。
據了解,所謂的在宅醫療,也不是隨便都可以申請給付的,主要是要由衛福部認可的特定醫療處置,能在家裡完成,醫護人員也要回家去處理的才算數,而非由病人自己認定是否可回家處理來申請給付,例如,照護機構必須要符合衛福部的「減少住宿型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」,其長照住戶才符合新種保單的理賠資格,另外,包括像肺炎、尿路感染等急症,或在巴氏量表中若因為疾病特性而外出不便就醫者,未來也有機會申請到新種保單的理賠。